close

農業問題探討--植物(作物)生長環境--溫度 (1)

分類:農業問題探討                        活源生技        2010/06/23 20:11

 

農業問題探討--植物(作物)生長環境--溫度

目前農田並非只有土壤生態.施肥.用藥的問題.還有溫度(氣候)問題.

最近氣溫高升炎熱.很多作物都無法耐暑熱而枯死或生長遲緩.

因植物生長有一定溫度.但偏向溫涼.

一般農民無法作農田溫控.只靠葉子遮掩陽光直射根部.而保持根部溫涼.可說是靠天吃飯.

所以有大量枯死或生長遲緩現象.尤以淺根植物(葉菜類)最為嚴重.

 

記得10年前曾教過我弟.

他在溪埔砂質地種敏豆.也有用我研製的活菌.

那時也是正值炎熱夏季.又在砂地上種.

根部溫度太高而有枯死現象.

我就教他在中午12~2點陽光最強最熱的時段.

入水至田中水溝也同時排出(水是流動的.土壤就可降溫).但不能噴葉面.

然而他作此動作時.被隔壁農民看到而譏誚他.

農民說他作了幾十年的農民.從來不敢也不會在中午入水進田.

他還告訴我弟.別想有收成了.

好在我弟了解作物根部須要如此操作才能保持溫涼.

作物才不會枯死.而堅持入水.

結果豆子長到多到夫妻2人來不及採.

也剛好別人產量少而賣到好價錢.

隔壁農民最後沒話講.心裡可能一直想:奈ㄟ安ㄋㄟ.

 

其實很多農民只知道作物什麼時候要下什麼肥料.什麼農藥.

卻不知為什麼.也不真正了解植物基本生長環境與條件

 

所以最近也教很多農民用這方式作農田溫控的運作.

而且有使用我的活菌的作物就較不怕水過多而爛頭(作物病害名).

而且作農田溫控還有把土壤中多出的肥份排出.有防制土壤酸化作用.

在此提供參考.

 

當然主觀的農民或以為我不是農民就外行的人.

我尊重你們的專業.當然我就幫不上你們的忙了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並提供意見及方法!

 

 

農業問題探討--植物(作物)生長環境肥料使用 (2)

分類:農業問題探討                     活源生技         2010/06/30    17:00

 

現在很多農民都知道肥料是須由土壤中微生物菌種發酵分解而放出營養源.然後作物才能吸收得到.就像人體中從口腔.胃腸到肛門有2千多萬種菌種與我們人體共生.而每種菌種分解食物所產生的營養源都不大相同.然後才由人體吸收.

 

但農民所下的肥料種類成份都不同.且越下越多.另外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已造成土壤中微生態失去平衡.特殊菌種嚴重缺失.造成某些肥份太多未被吸收.如磷.沉積太多.(有農民拿土壤去化驗證實).沒有排除.再加上氣候條件剛好配合.就造成站死.瘋去.枯枝(作物病害俗名)香蕉黃葉病.水稻稻熱病.而沒有農藥可治療.

 

而一些讀農業的專業人士給農民的資訊都歸氣候造成的.只講對一部份.

 

肥料成份並非氮(N).(P).(K)而已.這是主要肥份.還有其他非常多的成份是農民所忽略的.而沉積下來的其他成份.也是農民所不知的.而且每塊農田都不同(因所用的肥料及栽種的作物不同.)而到農改場化驗土壤也以大宗主要肥份為檢驗項目.目前化驗結果以磷.鈣肥份偏高.

 

有時農民栽種的作物種類也是靠運氣.如剛好沉積的肥份是所栽種作物所需之肥份.就算運氣好.但農民往往忽略沉積肥份.而以他們認為的基本肥量施放.結果是越積越多而造成病害.

 

另外農民為了省工(其實是懶惰.~).一次就下大量的基肥.結果在土壤中二次發酵的時間拉長.相信有專業的人都知道發酵就會產生酸與熱.這對作物生長是有害的.所以連有機耕種的農田也酸化.就是這原因.

 

有些農民以為休耕就能排除.這是有限的.也只是淺層肥份排除並非完全.據研究報導.休耕需2年以上才能完全恢復為有機土壤.

 

所以我的建議是:

補充足夠多的菌種進入土壤作分解.並運用我上一篇所講的農田溫控的方法排除.另外當肥份均衡正常時.作物生長生產也需足夠的水.微生物活動也需要水.

 

施肥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這樣你會發現肥料的使用量減少.(肥料價格越來越高)

 

你也會發現減少病害.當然農藥使用量也減少了.(農藥價格越來越高).

 

能增加產量並省肥料農藥錢.農民收益就提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v72177956 的頭像
    vv72177956

    vv72177956的部落格

    vv721779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